乡村振兴看德州|凝聚乡村振兴“精气神” 齐河“文化先行官”推动乡村公共服务创新 天天最新

大众网   2023-04-10 20:14:44


(相关资料图)

00:43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武红鹏 董良坤 通讯员 康石刘 德州报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拿出一节内容部署“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建设,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自2020年以来,齐河县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围绕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在全省率先实施“文化先行官”创新项目,引入社会力量,聘请专业人员,下沉社区,发挥文化服务、基层治理、助推产业的职能,深入挖掘放大地域文化特色,实现文化、文明、经济三元联动,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激活场馆、群众受益”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齐河路径”。

4月10日,“乡村振兴看德州”主流媒体德州行采访团一行来到齐河县焦庙镇“文化先行官”服务项目实践驿站,了解齐河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的“文化先行官”模式。

实践驿站外,百姓舞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歌舞飞扬,欢声笑语不断;实践驿站内,舞蹈课、书画课、非遗技艺传承等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文化先行官”将自身所长耐心传授,前来听课的百姓虚心求教,近距离感受到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周一学学乐器、周二练练书法、周三跟着老师了解齐河非遗,每天在这里唱唱曲,写写字,心里别提多美了。”今年68岁的陈东美是焦庙镇钟庄村村民,2021年,他加入了镇上文化站组织的“三团三社”后,几乎实践驿站的每场活动他都参加,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还交到了不少朋友。

“迄今为止,焦庙镇已有210名文艺爱好者登记在册,并成立了以‘三团三社’为主的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共开展艺术培训78 场次,组织策划文化活动15场次,共为焦庙镇近3万人次的基层群众提供高品质文化服务。”“文化先行官”项目负责人柏杨介绍说,自2020年实施“文化先行官”项目以来,焦庙镇“文化先行官”服务项目实践驿站打破政府自建自管的传统模式,从过去的外延式“量”的扩张转变为内涵式“质”的提升,利用社会人力资源,盘活用足文化设施,提升文化设施利用率,突破了从“缺不缺、够不够”到“好不好、精不精”的瓶颈。实践驿站立足镇情民意分别建起了艺术团、合唱团、民乐团、民俗社、书画社、摄影社等“三团三社”队伍,每周一至周五组织文体活动培训,开展“书画焦庙”“歌唱焦庙”“戏曲焦庙”“健康焦庙”等活动,让丰富的公共文化嵌入村庄、贴近群众、融入生活,真正做到“建有标准、管有队伍、用有实效”,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焦庙模式”。

文化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从“引进来”到“送下来”,“文化先行官”项目着力解决了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齐河县打破了政府自建自管的传统模式,利用社会资源提供活动策划与组织、场馆运营与管理、本土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打造等一揽子公共文化服务,真正从“政府管”到“项目管”、从“要我来”到“我能行”、从“分散状”到“聚合状”三个方面,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逐渐打通了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推行‘文化先行官’项目为的是利用社会人力资源,盘活用足文化设施,提升文化设施利用率,突破从‘建好’到‘用好’的瓶颈。”齐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梅介绍说,“文化先行官”项目是齐河县为丰富基层公共文化供给、提升服务效能而引入实施的民生创新项目,是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的一种创新模式。

随着群众参与度逐步提高,齐河县各乡镇文艺骨干越来越多,各类文化活动“枝繁叶茂”,有力提升了群众文体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截至目前,齐河县15个乡镇(街道)全面启动了“文化先行官”项目,共培训课程6000课时,服务群众超过52万人次,覆盖1000余个行政村,其中超过8000名基层文艺骨干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同时,各乡镇还立足镇情民意分别建起了艺术团、合唱团、民乐团、民俗社、书画社、摄影社“三团三社”(泛指艺术团、民乐团、合唱团等,以及摄影社、书画社、民俗社等)150余个,参与人数达3万人。“文化先行官”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慰问孤残老人、创城宣传等活动,让志愿服务真正走到每一位普通老百姓身边,满足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为齐河群众文化生活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