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展示了其“远程无人水面舰艇(LRUSV)”项目原型艇。该原型艇从设计到建造用时约1年,反映出美军无人水面舰艇模块化、低成本、建造快等特征,也体现出美军加速发展无人水面舰艇的趋势。分析人士表示,美军加速发展攻击性无人水面舰艇,进一步暴露了其试图维护海上霸权的野心和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企图。
美国海军陆战队展示其“远程无人水面舰艇”项目原型艇。
新艇特点鲜明
【资料图】
“远程无人水面舰艇”项目是美海军陆战队“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等新作战理念在装备领域的重要体现。此次美海军陆战队展示的“远程无人水面舰艇”原型艇具有以下3个特点。
一是研发周期较短。2021年1月,美海军陆战队选定金属鲨鱼造船厂为其开发“远程无人水面舰艇”。相较于其他先进海上武器系统,“远程无人水面舰艇”项目基础模块较为成熟,因此研发周期较短。2022年第一季度,项目原型艇建造完毕,并开始试验。据悉,此次亮相的“远程无人水面舰艇”原型艇已搭载8联装巡飞弹武器系统。按照计划,美海军陆战队将于2025年至2027年批量装备该型无人艇,至2030年装备数量达到100艘。
二是功能用途多样。“远程无人水面舰艇”项目在设计之初被定位为小型无人艇。此次展示的原型艇长约11米,融合了最新指挥控制系统,可搭载高性能巡飞弹。按照美海军陆战队构想,该无人艇是其“分布式作战”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在危险海域自主远距离巡航,又能实时精准打击海上和岸上高价值目标,也能临时承担运输任务,用以搭载少量陆战队员或进行物资补给。此外,在安装新型集群融合系统后,该无人艇能实现至少5艘同类型无人艇的远程协同行动。
三是火力打击较强。为满足精确打击需求,美海军陆战队为“远程无人水面舰艇”采购了“英雄-120”巡飞弹系统。该巡飞弹配备电光和红外导引头,能精准定位、跟踪和打击目标,巡航时间1小时,最大续航里程40千米。由于采用“人在回路”技术,在巡飞弹自动跟踪目标过程中,如果目标丢失,可通过人工参与来重新搜索、获取目标,提升目标识别和打击的准确性。为此,外界猜测“远程无人水面舰艇”可能借助卫星数据链设置定点目标的GPS数据,并依托周边有人舰艇或直升机统一指挥等方式发射巡飞弹。
整体发展迅速
事实上,美海军早就开始着手无人水面舰艇的研发工作。
2007年,美海军发布《海军无人水面艇主计划》,明确各型无人艇的发展方向。2010年,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牵头主导“海上猎手”大型无人舰项目,6年后该型无人舰实现远距离独立航行的目标。2014年,美海军完成由13艘舰艇进行的无人驾驶机动试验。2017年,美国防部推出“幽灵舰队霸主”计划,尝试分阶段将普通船只改装为无人舰艇。2019年,美海军和国防部主导改革舰队模式,由过去以航母、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打击群,转向分布式舰队架构和有人及无人舰艇的混合编组,进一步凸显无人舰艇的重要地位,无人舰艇各项研发和采购工作加速推进。
同时,美海军为无人水面舰艇创造了大量试验和演训机会。2018年,美海军“濒海战斗舰执行办公室”更名为“无人和小型战斗舰艇执行办公室”,负责统筹无人水面装备发展。2021年,美中央司令部下属的海军第五舰队组建第59特遣部队,通过态势感知、异常行为检测、指挥控制等任务,提升海军无人水面舰艇的作战能力。据报道,第59特遣部队已在中东海域试验各类无人平台超2.5万小时,其所属部分无人艇长期在伊朗附近海域执行监视与侦察任务。2022年,美海军太平洋舰队成立无人水面舰艇第一分部,加快无人水面舰艇在研发、试验、集成等方面的整合。美海军还多次派出无人水面舰艇参加各类联合军演。
实际战力存疑
美海军以“分布式作战”概念为牵引,大力推进无人水面舰艇发展,持续组织高强度综合性试验,试图为后续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不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海军无人舰艇的实际战力仍有待检验。
一是无人水面舰艇综合作战能力存在短板。无人水面舰艇组队执行任务时,由于缺乏自卫系统,多为攻强守弱,易成消耗品。与有人舰艇混合编队时,无人舰艇的通信和传感器系统是否能抵挡潜在对手的电磁干扰,还有待实战验证。
二是无人水面舰艇维护保养存在难题。面对复杂的海况,长时间巡航的无人水面舰艇将面临诸多变数。美海军无法实时关注无人水面舰艇在复杂海况下的状态,一旦无人水面舰艇发生故障,只能依托工程师乘直升机登舰维修或依靠附近海域舰艇回收,这无疑推高了无人水面舰艇的全寿命维护成本。
三是无人作战系统建设尚需时间。无人作战系统的建设需要整合多方力量,依托体系化人才培养和后勤保障,借助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予以支撑。当前,发展无人水面舰艇只是体系建设的“冰山一角”,支撑无人作战的标准体系和保障体系,仍需长期研究和发展。(王昌凡)
来源:中国国防报